10月22日,东营市举行“增进民生福祉”主题系列发布会——基础教育领域专场。东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董玉奎,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培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董永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李玉珍出席会议,介绍2025年东营市“增进民生福祉”基础教育领域方面的有关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董玉奎介绍,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市建设部署要求,以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为切入点,加快建设具有东营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共筑美好未来。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第一要务。围绕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东营市统筹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尊重中绽放光彩。
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成立东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先后开展同上一堂诚信主题思政大课主题系列活动、同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思政大课教学展示活动,深入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利用东营市区域资源优势,规划打造全市思政教育体验线个,积极建构生活化思政课堂。
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实施强德固本行动,“一县一策”“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地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明眸亮眼计划,积极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2小时之后。全方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展示机制基本建立。举办中小学劳动周暨学生劳动技能竞赛,推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走深走实。
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倾力打造“爱的智慧”协同育人生态圈,推动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双向发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并进,相关工作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报刊宣传推广。实施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提升行动,新增2所全国文明校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完善全员覆盖的心理筛查机制,打造“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点17个。加强科学教育,3所学校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印发《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若干措施》,着力提升“行走黄河口”研学实践品牌影响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东营市一直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直接、更实在惠及每个家庭。
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落实学前大班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全市所有普惠性幼儿园,惠及幼儿2万余人。新启用2所公办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均居全省前列。深入推动村镇一体化管理,深化“优质园+”办园成果,乡村幼儿园办园质量持续提升,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快速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东营全域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评估认定(全省共2个),成为全国6个全域通过的市州之一,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上作典型发言,并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督导评估典型案例。
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持续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确保5.41万名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今年秋季学期后,小学在校生规模达到最高值,实现平稳渡峰。开展省级专家帮扶指导、市内县区协同联创等系列工作,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7个应开工项目全部竣工;深化强校扩优行动,乡村学校实现全覆盖;开展“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听课评课186余节,专题报告112场次,乡村、薄弱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实施普通高中扩容提质行动。扩大公办资源供给,增加500个招生计划,较去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快速推进公办普通高中学位扩容,制定建设规划,10个普通高中建设储备项目全部纳入国家及省级重点储备项目库和中央投资支持范围。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和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县中办学条件、办学水准不断提升,实现了各县区省级特色高中全覆盖。强化有组织的教研,健全市级统筹的备考体系,多年来,东营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实施特殊学生关爱帮扶行动。健全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联动机制,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5名,应安置率达到100%。强化经费保障,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升至9000元/人。办好现有3所特殊教育学校,持续开展办学质量提升行动,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快速推进专门教育工作,制定《东营市专门学校招生入学管理办法(试行)》,联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共同做好东营市正新学校招生送校工作。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发放各类助学金、生活补助、免学费补助资金等6341.71万元,惠及学生15万人次。成立东营幸福教育基金会,更好地连接社会资源与教育需求,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注入新活力。
教育是民生幸福的基石。东营市聚焦优化服务、规范管理,在尊师惠师、校园食品安全、校园周边安全治理等重点方面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各项惠民实事,让师生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优化尊师惠师举措,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15部门联合印发《逐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举措》,推出“尊师惠师感恩同行”主题行动,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加强教师正向激励,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选树东营市教书育人榜样10人,表扬全市教育系统表现突出教师140人。发布《2025年东营市社会事务进入中小学校园事项白名单》,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支持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大教师梯队培养力度,深入实施中小学青年管理干部研修项目,首期80名学员中已有36人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
深化“校园餐”整治,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印发《全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明显问题专项整治再抓两年工作方案》,组建联合督查组,对全市配备食堂和提供配餐的中小学校开展常态化检查,全面把好“安全关”“质量关”“价格关”。目前,全市学校食堂全部实现自营,大宗食材统一配送、日常询价机制加强完善,饭菜质量和师生满意度持续提升。
强化校园安全综合治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推进校园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民生实事项目,全市投入2234.65万元,设立升降柱、拒马、隔离墩等硬质防护设施3700个(套),新增减速带、安全护栏总计1.3万米,安装电子警察系统97套,安全防护基础全面夯实。市级“校园天眼”工程将全市428所学校的视频监控资源全部接入省、市平台,智慧安防能力逐步提升。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视频推进会议和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部署会议上,东营市作为唯一地市代表分别作了经验交流。
下一步,东营市教育局将锚定教育强国、强省建设目标任务,谋划好“十五五”时期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措施路径,继续倾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